Chrome -- 2008-12-18
Google Chrome 是一個由Google開發的網頁瀏覽器,採用BSD許可證授權並開放開放原始碼,開源計劃名為Chromium,目前佔據瀏覽器市場 1% 的份額 。其程式碼是基於其他開放原始碼軟體所撰寫,包括 WebKit 和 Mozilla,並開發出稱為「V8」的高效能 JavaScript 引擎。Google Chrome 的整體發展目標是提升穩定性、速度和安全性,並創造出簡單且有效率的使用者界面。軟體的名稱是來自於又稱作「Chrome」的網路瀏覽器圖形使用者界面。 軟體的 Beta 測試版本在2008年9月2日釋出,正式版本與2008年12月11日釋出,目前提供 43 種語言版本,但僅適用於Microsoft Windows的XP及Vista,並不支援 Windows 2000 或更早期的版本。Mac OS X 和 Linux 版本正在研發中,並將於日後推出。 安全性 黑名單(Blacklists) Chrome會定期地更新防止網路釣魚和惡意軟體的黑名單,並在使用者試圖瀏覽可能造成電腦損害的網站時予以警告。這項服務也可透過使用其他的免費自由應用程序介面(API)「Google Safe Browsing API」來取得。在更新維護這些黑名單的同時,Google也會通知被列入的網站,以避免網站持有者本身不知道網站存有惡意軟體。 沙盒(Sandboxing) Chrome中的每一個標籤頁都是一個沙盒(sandbox),以防止「惡意軟體破壞用戶系統」或「利用分頁影響其他分頁」。遵守最小許可權原則,每個動作的權限都會被限制,僅能運算而無法寫入檔案和從敏感區域讀取檔案(如我的文件、桌面),與Internet Explorer 7的「保護模式」類似。 「沙盒小組」表示他們「使用了現有的執行程序限制,並讓這些限制變成一座監獄」例如在其中一個標籤頁運作的惡意軟體,將無法竊取信用卡號碼、干擾滑鼠運作,或告訴系統在啟動時執行某個程序,並且惡意軟體會在標籤頁關閉時立即中止。 外掛程式(Plugins) Adobe Flash Player等外掛程式通常並沒有統一的標準,且無法像標籤頁般沙盒化。這些通常需要執行在瀏覽器本身的安全等級或更高的等級。為了降低被攻擊的風險,外掛程式是在與不同的處理程序中被執行。 無痕瀏覽(Incognito) Chrome包含了「無痕瀏覽」(Incognito)模式(與Safari的「私密瀏覽」和Internet Explorer 8的「InPrivate」類似),這個模式可以「讓你在完全隱密的情況下瀏覽網頁,因為你的任何活動都不會被記錄下來」,同時也不會儲存Cookies。但這並不代表能防止其他惡意程式的入侵,例如一些木馬程式等等。」 多進程(Multiprocessing) 能容許多個程序同時執行而互不影響,每個網頁標籤將位於程序窗口的外沿單獨存在,當資源過高或崩潰時,不會因為一個停頓而整個程序當掉。 更新(Update) 每五小時自動更新主程式,更新後會在下一次啟動中使用。
Source : Wikipedia
|